新闻中心     联系我们
昆明旅行社电话
服务热线
139-8889-9288
所在位置:首页 / 昆明地产/人文推荐 / 宜良竹编 让竹篮打水不再“一场空” 昆明传媒公司
昆明旅游
TOURISM PLANNING

宜良竹编 让竹篮打水不再“一场空” 昆明传媒公司


NO.1

走入历史悠久的“竹编之乡”茴香村


宜良竹编历史悠久,至迟产生于明代,技艺以村落聚集地为竹器生产基地,有序传承了数百年。据介绍,明朝洪武年间,朱元璋为稳定边疆,派遣沐英、沐春父子驻军滇中。随着驻军屯垦,江南人口迁入,给滇中宜良带来了优秀的中原文化、农耕技术和精湛手工技艺,包括竹编技艺。

宜良县茴香村坐落在丘陵中一片舒缓的长坡上。在这里,家家户户都有竹编能手,小孩们拿竹编做玩具,老人们把竹编当做是一种消遣。李氏传承了竹编绝技,宜良竹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李加云是第六代,“茴香村村子虽小,但 80多户人家中 90%以上都会做竹编,现昆明市场上的筲箕基本都出自这里。”


竹编的基础工作是从选择竹材开始的。做竹编工艺材料很关键,一定要用云南的金竹、水竹等材料,根据器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竹子品种。“做弧度大的作品要用柔软度高的竹子,直线条则需要韧度好。”有记者曾造访过李加云,形容他是最了解竹子的“老中医”,能对竹子进行“望闻问切”,这绝非虚谈。审视竹子的生长形态,抚摸竹子表皮,敲打竹干倾听声音,李加云就能对竹子进行精确把脉,“年轻的竹子表面像是砂布一样粗糙,成熟后就变得光滑,老了则会出现老年斑一样的瘢痕。”李加云说,精致的工艺品要挑选生长了 2—3 年的竹子,此时的竹子处于黄金时期,柔韧性最好;一般的生活器具用生长了3—5 年的竹子;超过 5 年的竹子已经不适合做生活用具。


每年立秋到开春之间是砍伐竹子的最佳时机。开春后,天气热,水分重,不宜砍伐。砍下的竹子放入大锅中用沸水煮一个小时,或在火上炙烤,目的在于消毒。砍下竹根和竹稍,保留竹竿中部。一根直径 10 厘米的竹子,纵向剖成上百只竹签,再横向剖开薄薄十几层,成为适合编织的竹片。李加云拿来一个直径 15 厘米的果盘,看上去面积不大,掂量起来十分轻巧,却用了 100 根 70 厘米长的竹片做边沿,金竹片和黑竹片各 70 根做底部。


竹编工艺分细丝、粗丝两种,编织中有起底、编织、锁口三道工序。整个编制过程,以经纬编法为主。在此基础上,还穿插各种技法,如疏编、插、穿、削、钉、扎、套等。为使工艺品有更高的欣赏性,编制图案要用染色配合,形成色彩对比,做出鲜艳明快的花纹。“喜“和‘“福“等吉祥字样,以大红大紫为主;收藏工艺品,一般要做旧,作品颜色偏深。



NO.2


一生只做一件事



“人家都说做篾匠的‘两手耍青龙,越耍越穷’,我觉得做竹编是‘大钱不赚,小钱不断’的活计。”李加云告诉记者,从前做竹编小件,粗糙的作品卖 5-6 元,贵的也就卖几十元。


2006年,日本著名竹编大师、竹编世家第九代传人八木泽正到中国教授竹编技巧。在云南,八木泽正挑选了从事竹编工艺 10 年以上的 25 位民间艺人进行培训。在众多竹编艺人中,李加云脱颖而出,成为八木泽正在中国唯一一位“得其真传”的门徒。


“添加了观赏和收藏元素后,竹编不仅仅是一种谋生手段和糊口的技能,更成为一门创造性的艺术。”除了竹编鱼缸,李加云还结合当地特色,做出了“六六大顺”“四季平安”“团团圆圆”等创意作品,“石林”和“九乡”文盘作品也成为展现云南元素的两张名片。现在,李加云已经创作了上百个系列作品,其中福字文盘、菱形梅花文盘等 4 件作品被云南省博物馆收藏,竹绣梅花团圆、工艺精簸等作被深圳博物馆收藏,大塘、筛簸、花篮、九十九朵梅花等作品被昆明非遗展览中心定制收藏。


现在,作为云南工艺美术学校竹编专职教师和竹编非物质文化传承人,李加云为更好地传承竹编技艺文化,每逢周四,他都会到北羊街小学给孩子们上一堂竹编课,“5、6 岁的孩子也应该了解竹编工艺,传承就是从小在心中播下一颗种子”。每年农闲时节举行的云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,李加云也会参加,给学员们灌输竹编理念、教授竹编技艺。

除到外地参加活动和授课外,李加云从未真正离开过茴香村,然而,他选材考究、工艺精细的竹编作品却畅销省内外,有的甚至漂洋过海。


NO.3

精致工艺 宝马难换一竹编


在竹编“世家”中长大的李加云,从小对竹编充满兴趣,后专心致志从事竹编制作。对于 40余年如一日从事竹编的李加云而言,几乎没有哪一种竹编是他不会做的,千金不换的竹编鱼缸作品更是让李加云“竹编大师”的名声也不胫而走。


“有次,爷爷给我说了一段往事。他小时候遇到一位从四川过来的竹编大师,用竹子做的瓢竟然不会漏水。”俗话说,“竹篮打水一场空”,听了爷爷的传奇经历,李加云就开始琢磨:竹瓢是怎么做成的,什么样的竹篮打水会不漏呢?

30年间,李加云不停尝试、失败、再尝试,有时甚至达到废寝忘食的地步,终于制成了密不透风的竹编鱼缸。


李加云介绍,鱼缸最外面一层的竹皮不能透水,密密匝匝有八层之多。编织鱼缸前,处理竹片要经过十多道工序,为此,李加云还独创了调整竹片宽度的卡刀和均匀竹片厚度的脱刀,经过 3—5道“去厚薄”,竹片光滑不刮手,放到报纸上,甚至能透出字来。“非常耗心神,每个细节都不能有一丝马虎。”李加云说,有时候做了十多个都编织不出一个成功的,残次的作品都会被李加云烧掉,也有朋友要收藏,认为已经足够好,但都被他拒绝了,“这样有瑕疵的作品保留着没有意义”。寥寥几件成品都被李加云悉心收藏起来,唯独偶遇大型展览时人们才得以一睹其芳容。


2013 年 8 月文博会展览期间,一位老板曾提出以一辆宝马换李加云的鱼缸,他不为所动。“百万千万也不卖。100 多道工序,数十年琢磨出来的成果,不是用金钱来衡量的。”对他而言,竹编鱼缸本身已经是对他的最高犒赏。

在李加云住所二楼茶几上的竹编鱼缸,顶部随着时间的迁移有了少许磨损,但整个竹缸仍滴水不漏。鱼缸里 3 条金鱼腮部一张一翕,不时轻快游弋。


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询会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滇ICP备11000881号-6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