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闻中心     联系我们
昆明旅行社电话
服务热线
139-8889-9288
所在位置:首页 / 研学旅行 / 研学旅行怎么做到“学游”兼得

研学旅行怎么做到“学游”兼得

暑假这两个月的时间里,不少中小学利用假期开展了研学旅行,穿越沙漠、勘测地形地貌、森林探险,精彩纷呈。近年来,特别是《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》发布后,各式各样的研学旅行活动在中小学并不少见,但并不是每所学校都能科学、完整地策划研学旅行,往往在时间安排、线路选择、与其他课程衔接,以及研学前的知识准备、研学中的教学内容、研学后的回顾总结等方面考虑不充分、不系统,使得研学旅行的教育价值没有最大化。

实践中,“出了意外事故怎么办”“宁愿不出去,也不能出事”等“懒政”思想导致的“只学不游”,以及部分市场化、商业化研学旅行项目将商业利益凌驾于教育之上而导致的“只游不学”现象依旧存在。而有机结合“研学”与“旅行”,需要学校将研学旅行与已有课程深度融合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,才能保证研学旅行的质量。

昆明旅游


需求分析要全面

学生需要什么样的研学旅行?在进行正式的课程开发之前一定要进行需求分析,对症下药才能收到满意效果。

需求就是作为个体人的学生与真正社会人之间的差距,因此学校开展研学旅行需求分析时,首先要建立一个较为全面、具体的框架,确定需求分析的主体,即学生、家长、教师、学校、社会、国家、人类等,由小及大,随后分析筛选需求内容,最终满足需求。比如北京市陈经纶中学安排学生到闾阎放飞蓝天梦,了解世界和中国的航空史和飞机升空的基本原理,零距离感受歼-6战机、轰-5轰炸机等为保卫祖国立下汗马功劳的战机群。当学生有机会坐进驾驶舱当一名小小飞行员时,自豪感油然而生。此次研学旅行既有对学生层面需求的考虑,又有对社会国家层面需求的考虑,学生在研学旅行中身心、思想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,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帮助中小学生了解国情、增长知识。

在实际操作过程中,学校也可以参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指出的一系列学生应具备、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。

昆明旅游

课程资源选择有针对性

研学旅行需要全面整合课程资源,既有校内外教育资源的整合,也有多学科整合、跨学科整合。

学生“行”得广,需要学校在选择研学旅行基地和开发研学旅行资源时结合域情、校情、生情,从自然和文化遗产资源以及大型公共设施、博物馆、科技馆、知名院校、工矿企业、科研机构中挖掘和整合可利用的课程资源,实现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融合。

学生“学”得深,要求学校设计研学旅行时打破课堂、教材的局限,拓宽活动领域,在真实情境中认识客观世界,在实践中亲近自然、了解社会、认识自我,以此提高学生发现问题、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
关于研学旅行资源的选择,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王晓燕指出,根据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、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,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要注意两点:一方面要因地制宜,充分挖掘地域特色;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互通,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,进而让全国中小学的研学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。

昆明旅游

评价更重过程

研学旅行是一种研究性、体验性课程,自主学习、合作学习、探究学习是其特点,是通过体验达成教育目标的一种育人方式。这也意味着,评价方式应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。

过程性评价主要是由研学辅导教师、生活教师、教官、同伴等共同完成,按要求将评价结果提交各班负责教师。过程性评价注重学生与他人在整个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、感悟:一看学生在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参与情况,如积极性、困难克服情况、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外显等。二看学生的学习过程,通过作品鉴定、竞赛评比、演出展示、实践操作等方式呈现评价结果。终结性评价主要体现在研学旅行结束后,学生完成报告,按要求提交学习成果。

这种根据研学旅行进度而开展的评价能够准确、完整地展现学情,便于教师及时介入,从而提高课程学习效果。关于评价,北京市西城区教育研修学院研修员朱洪秋认为,从实践视角看,可以将研学旅行分为课前、课中、课后三个阶段,课前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准备阶段,需要完成确定课程目标、建立组织架构、编制研学旅行手册等任务;课中阶段是研学旅行的实施阶段,需要完成食宿管理以及活动管理;课后阶段是研学旅行的总结阶段,需要完成研学、成果的展示与成绩的评定。

研学旅行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,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,开发过程中的各个环节、要素都需要慎重考虑并不断完善课程体系,才能保障研学旅行高质量发展。

云南天行拓展管理咨询会务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滇ICP备11000881号-6
免责声明:本文部分作品来自互联网及网友投稿,无法核实真实出处,如涉及侵权,请直接联系我们删除。